作曲家:姜万通 (2首)

姜万通

博士,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来姜万通教授的音乐创作包括管弦乐、室内乐、戏曲音乐以及合唱、独唱、独奏在内的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自1989年作品首次在美国获奖后有多部作品在国内外作曲比赛获得奖项和出版、演出。作品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厅以及美国、德国、韩国、台湾、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地区上演。其中“和”为小提琴、单簧管、钢琴而作,钢琴独奏“wenhahawuhaha”和“空山赋”分别于2009年、2017年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首演。2018年以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多场《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2018年在中日友好邦交40周年之际《鸿雁》-为大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由日本东京交响乐团在上海、杭州成功上演。近年来多部创作的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

作为教授先后教授课程包括作曲、和声、配器、现代作曲技法、混沌·分形与音乐研究等等。潜心思考,悉心探索,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开创性地将混沌理论运用到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之中并于2005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专著《混沌·分形与音乐——音乐作品中的混沌本质与分形研究》。多部作品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姜万通|《西北谣萨克斯管协奏曲》为高音萨克斯管与管弦乐团/钢琴/双钢琴而作
2016年底创作完成,2017年4.26日首演

2021年从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品创作构思:

乐曲根据西北地区歌谣具有悠扬、高亢、干涩、尖利的特点,将萨克斯特有的音色、技术技巧与管弦乐队有机结合,采用民间音乐为素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勤劳勇敢,聪慧睿智的西北人,唱着歌谣,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愿美好的憧憬永住心中!

引子,运用陕北音乐最具特点的核心音调“四音列”,在乐队及萨克斯的华彩,营造一种在广袤的黄土高原美丽的景色及静谧的意境。

第一主题,采用《脚夫调》为素材,结构为再现性单三部。首先以散板的形式与乐队遥相呼应地构成了主题;中段由三个部分发展而成:第一个部分为主题(小提琴及圆号)在属调性上的展开,独奏声部运用华彩与之对比应答;第二个部分为主题材料的变化展开;第三个部分,由弦乐的低音区逐渐推向高潮,并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然后是一个动力性再现。再现部提高了八度,增加了萨克斯的华彩,同时又将前奏的材料作为与主题形成对比并行发展。

第二主题,运用《赶牲灵》为素材,乐队在固定低音固定节奏的背景下,运用一个动机展开,并引出了萨克斯的主题,且发展为三个并置的段落,最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演出情况介绍:

《西北谣》(有管弦乐队、双钢琴伴奏和钢琴伴奏三个版本),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4月26日由深圳交响乐团首演(萨克斯独奏张国华,指挥刘明)以来,已有郭明(2017年9月24日,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钢琴伴奏:宋萍萍)、吴志桓(2017年10月17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2018年4月1日,天津音乐厅,钢琴伴奏:刘琉)、李满龙(2017年12月13日,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歌剧厅,钢琴伴奏:王墨卿)、徐乐陶(2017年12月22日,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星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协奏,指挥:刘明),于明帅(2018年1月17日,哈尔滨市少年宫艺术中心,哈尔滨少年宫小雪花交响乐团协奏,指挥:金成浩),杨桐(2018年3月19日,西班牙2018萨克斯音乐节,钢琴伴奏:Joan Ramo,2018年5月11日,深圳音乐厅,深圳交响乐团协奏,指挥:林大叶),解亮(2018年7月16日,沈阳盛京大剧院,双钢琴伴奏:丁姗姗、陈思)分别在深圳、广州、杭州、北京、天津、通辽、沈阳、哈尔滨和西班牙等国家地区和城市演出十余场。


作品详细分析:

引子(第1-34小节),散板,运用陕北音乐最具特点的核心音调“四音列”,在乐队及萨克斯的华彩中,营造出广袤的黄土高原美丽的景色及静谧的意境。

A,慢板,主要调性为F调,第一主题及其发展(第35-108小节),采用《脚夫调》为素材,发展成为一个再现性三部结构。以散板的形式与乐队遥相呼应地构成了主题(第 第35-52小节),中段由三个阶段发展而成:第一个阶段(第53小节起)为主题在属调性上的重述(小提琴及图号等乐器)。独奏声部运用华彩与之对比应答;第二个阶段(第 61小节起)为主题材料的变化发展,以三连音型的华影为主要特征;第三个阶段(第76 小节起)由弦乐的低音区逐渐推向高潮,并在高潮处夏然而止,然后进人动力性再现。再现部(第91小节起),其动力性主要表现在配器方面,由乐队陈述主题(提高和加强了八度),增加了萨克斯的华彩,同时又将前奏的材科与主题形成对比并行发展。

B (第109-246小节),中板,主要调性为B,运用《赶牲灵》为素材,发展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一个悠长的引子(第109小节起),乐队在固定低音的背景下,运用 一个动机由低音区向高音区,由弱到强,模仿商队由远至近的音乐形象,到高潮处引出了萨克斯的主题。第二个段落(第151小节起),在固定音型的基础上,萨克斯运用”赶牲灵”主题,表现了勤劳智慧的西北人民热爱生活的欢乐场景和在丝绸路上边走边唱的音乐形象。第三个段落(第187小节起),重述主题及尾声。

C(第247-398小节),慢板一快板-中板,主要调性为”B,采用《三十里堡》为素材,发展为一个对比式的再现性复三部曲式结构。引子(第247小节 )由萨克斯独奏(独白) 引出主题;主题及其发展(第253小节起),先由萨克斯独奏呈示主题后,弦乐又在属调性上重述,萨克斯与其华彩对位,形成二部性结构特征;中段(第274小节起)将其材料泥生为快速的舞曲,3/4+2/4}拍子交替的节奏前律动感十足,表现了欢愉的生活场景;当主题再现(第386小节起)时,乐队的全奏形成全曲的高潮,萨克斯则以华彩与乐队形成对话。

D(第399-473小节),减缩的动力性再现部,再现了B部分,快板,主要调性为”E (最后回归至”B) ,音乐由伤感扰郁的情绪转换为欢乐愉说的情绪,又融入了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流行音乐风格,并在独奏的华彩后结束全曲。

整体音乐结构较为自由,总体划分为四个部分,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联曲体结构,又有西方奏鸣曲式的一些特征。

作品演奏时间约22分钟。


关于演奏家:

杨 桐
国际青年萨克斯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萨克斯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导师。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外聘萨克斯管研究生导师。德国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客座教授。受聘于香港国际单簧管、萨克斯管(HKISRA)协会副会长。法国(Henri Selmer Paris)萨尔玛公司艺术形象大使、美国(D’Addario)达达里奥全球艺术家。
四岁起学习小提琴。十三岁,在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教授苏坚培老师指导下学习萨克斯管和单簧管。十八岁那年在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师从俄罗斯功勋艺术家Shaposhnikova教授和Valonsov教授。2005年师从于国际古典及现代萨克斯风演奏家Marie-Bernadette Charrier教授并以波尔多市政府颁发的第一名的成绩取得法国波尔多国立音乐学院萨克斯管大师班文凭(D.E.M)。随后,师从巴黎萨克斯管演奏家Pierre- Stéphane Meugé教授,2008年,获取瑞士洛桑音乐学院硕士演奏家文凭。
2012-2014年,杨桐先后荣幸被香港特区政府音乐事务处邀请担任香港管乐团首席评委及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处邀请担任澳门青年音乐家独奏比赛管乐评委。
2006-2018年,作为先锋派独奏演奏家及室内乐演奏家出席第十四届(斯洛文尼亚)、十五届(泰国)、第十七届(法国)、第十八届(克罗地亚)世界萨克斯风大会(WSC)并多次发表世界首演作品。
自2011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至今已成功举办宁夏大学师生音乐会﹑深圳音乐厅师生音乐会、马来西亚师生音乐会。杨桐的学生们也先后获得“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奖”、“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国际音乐比赛木管青少年组金奖”、“第八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青年演奏家大赛银奖”、“第十四届欧盟马其顿“奥赫里德珍珠”青年音乐家国际比赛萨克斯风高等组头奖”等国内及国际奖项。
至今为止,他的独奏、协奏曲音乐会及讲学活动遍及:英国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美国匹兹堡杜肯大学音乐学院、西班牙阿尔梅里亚高等音乐学院、帕尔马高等音乐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台北艺术大学、台湾国立交通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泰国Silapakorn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天津大剧院、深圳音乐厅、香港大会堂、泰国歌德文化中心、曼谷基督大教堂、马来西亚大学、马尼拉大学音乐学院等。


姜万通|《鸿雁主题随想曲》